您当前的位置 : 烟台自然博物馆 >> 新闻资讯 >> 科普教育

会游泳的“鸡”?解密烟大三元湖新居民黑水鸡

发布时间:25-07-24 15:25

  夏日的烟大三元湖面,悄然迎来一群身披黑羽的“水上精灵”。它们顶着鲜红的额甲,踏着轻盈的瓣蹼在水面游弋,身后跟着毛茸茸的幼崽,荡开的涟漪映着荷叶倒影——这便是新落户的国家“三有”保护动物黑水鸡家族。它们不仅被郑重载入《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》,更跻身《中国有重要生态、科学、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》,这群珍禽的到来,为校园带来了超越风景的生命诗篇。

  (图片来源:烟台大学官方公众号

  图片来源:烟台大学官方公众号

  黑水鸡(学名:Gallinula chloropus),别称红骨顶、红冠水鸡。名字带“鸡”却不是鸡,游泳似鸭却非鸭。黑水鸡在亲缘关系上竟与丹顶鹤更接近,属于鹤形目秧鸡科。在中国分布很广,几乎遍布于全国各个省区,在中国东北、西北、华北等地,是常见的夏候鸟,在华南、华东、西南等地区黑水鸡是常见的留鸟。栖息于富有芦苇和水生挺水植物的淡水湿地、沼泽、湖泊、水库、苇塘、水渠和水稻田中,也出现于林缘和路边水渠与疏林中的湖泊沼泽地带。喜欢有树木或挺水植物遮蔽的水域,不喜欢很开阔的场所,其活动水域一般较浅。黑水鸡是湿地生存大师,在水中是优雅的“潜水健将”,善于游泳和潜水,上岸后秒变“短跑选手”,细长的脚趾在陆地疾走如风,因此被戏称为“上岸像鸡,下水似鸭”。

  黑水鸡以墨玉为底,炽烙红冠点睛,喙尖轻染明金,脚蹼漫透青碧,还有尾下倏然翻展的雪缎衬里——这身自然界精心调配的撞色设计,在粼粼水色间泼洒出流动的生态艺术。它们对栖息环境极为挑剔,只选择水质清澈、植被丰富、食物充沛的洁净水域,堪称湿地生态“质检员”,它们的出现,如同大自然颁发的生态合格证书。此次落户烟大三元湖,正是对校园生态治理的无声褒奖。

  图片来源:网络

  黑水鸡家族的生存密码  

  天才“水宝宝”

  刚破壳的雏鸟通体乌黑绒羽,额甲已泛红晕,出生当天就能下水游泳。亲鸟会带着幼崽在水中教授生存课:如何用红嘴精准夹住螺肉,怎样抖动羽毛清洗身体,遇险时又该如何躲藏起来。

  隐秘筑巢专家

  每年4-7月繁殖期,黑水鸡夫妇会潜入芦苇深处,用枯草编织碗状巢穴。它们堪称“距离管理大师”:既享受群居安全感,又严格保持巢间距1-3米,确保每家都有独立空间。

  通吃江湖 

  黑水鸡深植基因的“食谱自由”是其生存的一大法宝,他们不执着荤素,水草嫩芽、鱼虫螺虾、种子浆果皆可果腹,几乎湿地环境中能找到的、能消化的大小合适的动植物都是它们的潜在食物。可以在季节更迭、资源波动、竞争者加剧时从容切换菜单,于丰饶与匮乏间游刃有余。

  这群“红冠信使”的落户,不仅是烟台环境的生态勋章,更在诉说一个质朴真理:当人类为其他生命留出空间,钢筋水泥间也能绽放自然之花。  

  图片来源:烟台大学官方公众号

  保护野生动物,不仅是留存身边的灵动倩影,更是在培育未来——那里,万物共生的涟漪将荡漾在每一片水域、每一座城市、每一颗珍爱自然的心中。